说到河南,在感叹于历史悠久的同时,也不得不着重强调一下他的教育。
作为封建王朝的必争之地,中国的文化传承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太多耀眼的火花。但从现在看来,在提到河南教育的同时不免有些惋惜。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你能想象到他竟然只有一个211大学吗?
而以河南两字冠名的河南大学竟塞不进211之列?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说,河南是农业大省,应以农业为发展基础,所以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高校资源。
但此话无疑是有些贻笑大方。一个省的发展,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应只以农业为主。
某位伟人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万事万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不管是何行何业,都应伴随科技发展而进行跃进。
那么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河南只有一所郑州大学是211?而建校百年的河南大学入不了211的门槛?
我们把时间往回拉,回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时期。
当时都知道国内的学子往往有所天赋的,都会送到欧美国家,甚至日本留学达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力的目的。而当时的河南省直接在开封清代贡院旧址上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也是河南大学的前身,也是河南大学最初的样子。当时,全国创办此类型的学校共有三所,其他两所在如今看来无一不是教育界高校中的璀璨明珠。
其一,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其二是上海南洋公学,也就是现在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前身,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选派留学生,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
其后,在1922年,河南省已经能够对学校进行专门的教育拨款后,在1927年改名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在当地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1930年正式更名为河南大学。
但是河南大学这个名字也没有一直沿用到现在,而是在1942年时,河南大学被改名为国立河南大学,又名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当时这所学校可了不得!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并称为五大国立中山大学!想想其他几所大学,如今的名头就知道当年的河南大学,在教育界的地位有多强大。
然而,他是怎么没落到现在的样子呢?
其实这和他当年的一个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1948年开封战役胜利,当时的国服教育部下达了将河南大学迁校至苏州的命令。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情况已经非常的明朗。但是时任河南大学校长的姚从吾还是决定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这也导致了河南大学遭受了第一次的拆分。
当时一部分人跟着校长去往了苏州,站在了蒋介石那一面,另一部分则是跑到了平顶山,联系了我们这边,最终,在邓小平等人的支持下,筹建了中原大学,回到了开封原校址继续办学。
中原大学成立后,在1949年搬迁到了武汉,后被拆分为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而另一支奔赴苏州的河南大学师生有300多人,直接和蒋介石等人去往了台湾,并在当地筹办了如今世界知名的台湾静宜大学。
那么现在的河南大学和以前的河南大学,真的没有一点关系吗?其实不是!
当年老蒋带走的300多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当时的苏州,还留下了1200多名在河南大学的师生。而这一部分师生后来被接往开封和原中原大学部分师生成立了新的河南大学。
然而,伴随后来很多事情的发展,河南大学再次迎来了第二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拆分。
1952年,河南大学行政学院独立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后来成为了如今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大学理工科直接搬到了新乡,成立河南师范学院二院。后来在1985年的时候,改名为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水利系组建武汉水利学院,现在被并入了武汉大学,河南大学财经系被并入中南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土木系和数理系直接被并入了湖南大学,直接一分为十。
当时,河南大学被拆的只剩下文法两学院,因此还丢了校名,直接被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不仅如此,连河南师范学院也被一拆为二,一院在开封,而二院在上文说到的新乡。
这两所学校随着时间的推进,后来也被改名为开封师范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师范大学。
但一切都是有转机的!经历过数辈人的努力,开封师范终于在1984年恢复了河南大学的校名,并开设了多个理工类专业。
但此时这座百年名校已经落后别人太多,“211”工程于1995年评定,当时的新河南大学只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与其他名校相比自然差了一截。
而“985”工程距离“211”只有三年,三年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让河南大学有太大的改变。
不过好在现在的“双一流”工程,河南大学终于榜上有名,这座百年名校终于再次站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