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信件都是人工分拣,由于收件邮局无法对所有地名完全掌握,加上书写格式五花八门,导致信件无法精准投递。
邮政编码,说的简单点,是把投递区域划分成区块并进行编码,再由各个对口局负责该地区的邮递业务,目的是为了加快邮件传递速度,同时提高信件投递的正确性。
这一发明创造是由美国先行开始的,美国地广人稀,如果投递错误会相当消耗时间和精力,于是1963年6月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采取了这项措施。开始美国民众还不是很习惯这样的方式,毕竟把一个很具体的地址变成一个抽象的编号在思维方式上不容易转换。所以美国邮政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邮票上宣传使用邮政编码的政策,信件上也经常盖一个“欢迎使用邮政编码”的戳记。
PEMEMBER TO USE THE POSTCODE记得使用邮政编码
尽管现在邮史上叙说“这一发明创造是由美国先行开始的”,但此类方法,中国要早它几十年。
上海市邮件投递分区简图
民国十五年,上海邮务管理局就将上海市区划分为中心1、2、3、4区,东区,西1、2、3、4区和闸北、南市、烂泥渡、龙华、高昌庙等14个投递区域,并绘制邮政分区地图印发公众,要求用户在信封上收件人地址之前加注上海邮政所属投递分区编号,以便于分拣和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但因缺乏有效的保障实施办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1947年4月,上海重新推行投递分区编号制,将市区划分为18个投递分区,以市区投递支局编号作为投递区域代号。在实行投递分区编号制之前,印制了各分区范围内的街道名称表和邮件投递分区简图等宣传资料供公众索阅使用,并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这次投递分区编号制的推行,仍因保障措施不足,公众书写投递区编号的并不多见。因此,当时上海邮局在宣传上没有少下功夫。
国内邮件宣传戳:1945年浙江竺巷东路私立继善小学函封寄“上海(十二)林森中路七一五号建华百货公司/冯柏铮先生启。加盖一枚长方形着紫色的提示戳:“贵户系在上海12投递分区 请通知寄件人以后通信请写区号可使信件加速”。林森中路七一五号今上海淮海中路近思南路,当时属于12邮区。
国际邮件宣传戳:1947年3月21日美国纽约寄上海,到达是4月15日,加盖英文宣传戳。
Ask your correspendents always to use your Postal Zone Number “Shanghai(13)”。
通信时请注明邮递分区号“上海(13)”。“9 Ave. Edouard Ⅶ”爱德华七世大街今福州路,属于13邮区。
纵观世界各国的邮政编码都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对应最后是每个投递局。
如美国编码规则,编号以第一数字代表美国各州、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字一起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大城市),第四个和第五个数字代表那个城市投递的小镇或小区。
法国邮政编码始于1972年,共6个数字,前两位代表省,后三位分别代表城市、地区或邮政分局。
日本邮政研制的新型邮政编码系统于1998年2月2日投入使用。研制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扩展的邮政机械化作业的需要,提高作业效率,同时确保为用户提供稳定、廉价又优质的服务。其主要特点如下:邮政编码数字的位数7位,在前三位与后四位数字之间使用字符"-"。
俄罗斯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3位代表省或者大城市,后3位代表投递邮局。
中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邮编比美国和西方国家晚。1989年5月5日,我国才决定开始正式实施邮编系统。
我国采用6位编码,前二位分别代表了省、市、自治区,中间二位分别代表地区、县(市、区),后二位是所在地区。
由于普通用户对邮局情况不熟悉,所以普通人来理解,邮编是按照地区、街道地区划分的,实际不全是这样。数字对应地区仅是邮政编码编制规则。如日本对大客户可以单独申请邮编,我国对国家机关和大型单位等,也有安排专用邮编。
真正的编码编制,主要按照邮政运行体制来划分的。如我国内蒙古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下属旗(县)、市许多都采用邻近省份邮编。
如邻近吉林省的乌兰浩特市(137400)及科尔沁右前旗(137400)、突泉县(137500)、扎赉特旗(137600)使用吉林邮区13开头的邮政编码;
邻近黑龙江省的扎兰屯(162600)、阿荣旗(162700)、莫力达瓦旗(162800)使用黑龙江邮区16开头的邮政编码;额济纳旗(735400)、阿拉善右旗(737300)使用甘肃邮区73开头的邮政编码;阿拉善左旗(750300)使用宁夏邮区75开头的邮政编码等。
其它地区也有,但没有内蒙古如此普遍。如浙江省嵊泗县使用上海邮区20开头的邮政编码。至于县以下,城市居住区则是按照投递邮路编制。不一一举例。
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各国邮政编码一般都经过了一段很长宣传推广。从各国发行宣传邮编邮票、启用戳记,我们就可以了解。
美国宣传邮编信封
采用“数字”邮编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的雏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导航定位和二维码的产生,最后趋向淘汰。
按我国举例。最初通过人工按邮编分拣处理邮件,1992年以后,大量引进设备,使用机器分拣处理邮件。由于当时电脑技术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为了保证识别,当年邮政还专门对书写的“数字”规范进行了宣传,甚至印刷在信封上。为了便于设备能找到信息,邮编书写位置设置红框等。为了保证信件分拣设备识别,邮政部门甚至对用户使用信封进行长达30年的“监制”。
分拣手段的落后,也决定了信件传递的成本增高。2018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传(2018)109号]《关于在全国推广个人平信条码化作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从2018年9月起推广“个人平信条码化”工作,到2022年[工作通知(2022)555号]《关于在全国推广个人平刷条码化作业工作的通知》,从8月8日起,全面推广个人平刷条码化工作。其实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执行分拣自动化,同时带来信件快速正确传递。换句通俗话,目前我国的平信采用快件一样分拣手段,走一样邮路。
由于不采用传统数字识别分拣邮件,也就给邮政带来了一系列改革。
2022年3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布《邮政业用品用具生产监管公告》,对集邮者直接接触就是今后信封,不再印制“监制单位”“监制证号”等生产监制信息。对公告之日前库存的、印有生产监制信息的邮政业用品用具,生产企业、寄递企业在2022年12月31日前予以处理。自2023年1月1日起,生产、销售、使用邮政业用品用具不得再印制生产监制信息。
大家是否注意,2022年7月1日是国家《信封》GB-T 1416-2021标准公布后正式实施日。按理对邮政、集邮者都是一桩大事,但这次国家信封标准没有宣传,因此此今许多人都不知道此事。
对照2003版国家《信封》标准,具体内容,信封规格,实际没有作过重大变化。可以说,对信封制作工厂现有设备和流程都不需要改动。但改动是标准适用。
国家《信封》标准2021版指出,“本文件适用于邮政通信使用的国内信封和国际信封。”但后面是“本文件不适用于透明窗口信封、机要信封、国际商业回函信封和专用信封。”同时注明专用信封“包括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邮政公事信封和保价信封。”
在这里已经明确邮政为集邮制作信封,不受“信封国家标准”限制,同样,我们集邮者也没有必要因为集邮需要,去受“信封国家标准”约束。延伸说,用户因特殊需要,也可以使用“非标”信封。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标准,其代号为“GB”(“国标”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另一类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代号为“GB/T”(“T”为“推”的汉语拼音tui的第一个字母)。对于强制性标准,国家要求“必须执行;”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此外国家标准还有指导性技术文件,用GB/Z。
四次发布的《信封》国家标准一直是“GB/T”,也就是“推荐性标准”。那为什么以前要强制执行,主要是当时邮政分拣主要靠“邮政编码”,自动化分拣还要求“邮政编码框”红色带荧光,同时分拣设备输送对信封规格限制。为了保障邮政业正常运行,为此“邮政法”对此进行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印制通信使用的信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当地邮电管理局监制”的规定。因此后来出台了一个规定,信封印刷必须邮政监制。
由于“邮政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这是“国法”,其它任何规定都必须服从“法”。
随着中国邮政信函分拣方式改变,现在分拣已经不使用邮政编码识别的落后方式,交寄信件与“快件”一样,不需要受重量、体积和规格的限制,你也就没有必要要求用户去使用“标准信封”。实际上,现在标准“信封”都有一个邮政编码框,在日常过程中,不说邮政自己制作的商函不使用,现在许多集邮者也都不使用,常常是一块面积很小的不干胶“名址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大势所趋,邮政编码功能正在消失。同时这个当初仅为了方便信封分拣和邮递的方法,经过几十年使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众资源,2013年6月以后,国家已经规定今后即使行政区域及管辖的变动,邮编也不作调整,所以我国的邮政编码还会继续存在,而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下面欣赏各国发行宣传“邮政编码”邮票
图1,日本1973年邮政编码宣传;图2,波兰1973年推行邮政编码;图3,墨西哥1982年请用邮政编码;图4,墨西哥1982年邮政编码数字;图5,印度1989年使用邮政编码;图6,希腊1983年邮政编码颁布;图7,德国1993年统一使用邮政编码;图8,匈牙利1973年宣传使用邮政编码;图9,苏联1977年邮政编码寄信;图10,泰国推广邮政编码;图11,奥地利1966年推广奥地利邮政编码图;12,新加坡1979年邮政编码系统;图13,突尼斯1980年推广邮政编码。